优美句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名人名言 > 导航

王阳明心学名言名句

发表时间:2023-11-26

王阳明心学名言名句大全。

快乐是心的本体,虽然与七情六欲的快乐不同,但也不外于七情六欲的快乐。名人格言能够帮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生命的出口,名人的名言可以提醒我们关注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您是否在收集有关的名人格言呢?编辑以解决您的问题为己任特别整理了王阳明心学名言名句,以下是一些建议句子供你参考参考!

王阳明心学名言名句(1--17条)

1、静未尝不动,动未尝不静。戒谨恐惧即是念,何分动静?

2、无知无不知,本体原是如此。譬如日未尝有心照物,而自无物不照。无照无不照,原是日的本体。良知本无知,今却要有知;本无不知,今却疑有不知。只是信不及耳。

3、格物不分动静,静止也是一种事物的状态。孟子说的必有事焉,就是说无论是动还是静,都要就事做功夫。

4、只要在心上体悟。心明,对书上的意思自然融会贯通。如果心不明,只是通晓了书上的文义,反而产生不正确的理解和解释。

5、必须把平时好色、好利、好名等私欲彻底清除,不留一丝一毫,此心整体完全光明灿然,全是天理,才能说都是喜怒哀乐之未发时的中正,才能说是接近了天下的大本。

6、天理只是一个,更有何可思虑得?天理原自寂然不动,原自感而遂通。学者用功,虽千思万虑,只是要复他本来体用而已,不是以私意去安排思索出来。故明道云: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若以私意去安排思索,便是用智自私矣。

7、阴阳是同一种气,气的一缩一伸而为阴阳;动静是同一个理,理的一隐一显而为动静。

8、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其虚灵明觉之良知应感而动者,谓之意。有知而后有意,无知则无意矣。知非意之体乎?意之所用必有其物,物即事也……凡意之所用,无有无物者。有是意即有是物,无是意即无是物矣。物非意之用乎?

9、随时就事上致其良知,便是格物:着实去致良知,便是诚意:着实致其良知,而无一毫意必固我,便是正心。

10、此心真切,见善即迁,有过即改,方是真切功夫。如此,则人欲日消,天理日明。若只管求光景、说效验,却是助长外驰病痛,不是功夫。

11、先说:只是为了休息,不用克己。这样,临事就要倾倒。人需要在事情上磨,才能站起来,才能静下心来,动起心来。-王阳明

12、知行合一格物只知以及。对理学的总结和反思。

13、妄心则动也,照心非动也。恒照则恒动恒静,天地之所以恒久而不已也。照心固照也,妄心亦照也。

14、人若矜持太过,终是有弊。……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有太直率者。先生日:如今讲此学,却外面全不检束,又分心与事为二矣。

15、心的本体原本不动。心的本体就是性,性就是理。性原本不动,理原本不动。集义只是恢复到心的本体而已。

16、凡是作诗写文,都要与自己的情况相吻合。如果太过,就不是修辞立诚了。修辞立诚语出《周易》:修辞立其诚,所也居业也。大意指修辞应以诚为本。

17、既然万事万物之理不存在于心外,而动不动一定要说穷尽天下之理,这大概是因为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情不自禁向外寻求天下事物的道理,以弥补增加心中的良知吧。

王阳明心学名言名句(18--34条)

18、无私心就是符合天理,不符合天理就是有私心。

19、人根据自身特长做出成就,才是人能做到的。

20、至善是心的本体,这是一切的基础、本源。

21、致知一定要付诸实践,不实践就不能算致知。

22、或问异端。先生日:与愚夫愚妇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愚妇异的,是谓异端。

23、致中和谨独语出《中庸》,谨独即慎独,大意为一个人独处时也要真正诚实地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行为还是思想都要符合天德。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知与充与遏者,志也,天聪明也。圣人只有此,学者当存此。

24、快乐是心的本体,虽然与七情六欲的快乐不同,但也不外于七情六欲的快乐。

25、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

26、功夫难处,全在格物致知上。此即诚意之事。意既诚,大段心亦自正,身亦自修。但正心、修身功夫亦各有用力处。修身是已发边,正心是未发边。心正则中,身修则和。

27、和所有常人同的叫同德,和所有常人不同的就叫异端。良知不只属于少数人或圣人,而且属于所有人,属于所有人的才叫良知。

28、体来与听讲不同。我初与讲时,知尔只是忽易,未有滋味。只这个要妙,再体到深处,日见不同,是无穷尽的。

29、见得时,横说竖说皆是。若于此处通,彼处不通,只是未见得。

30、不识私欲,便不识天理。识得私欲,去掉私欲,天理自现。功夫只有一个,念念去私欲存天理,无须外求。

31、关键是必须在心体上下功夫,凡是不明白、行不通的地方,都要反过来在自己心体上不断反复深入体会,就会明白。

32、知行的本体,其实就是良知良能,即使是困知勉行的人,也都可以说是生知安行的。因为,人人都具备良知本体。这样,知行二字就更容易被大家仔细体察了。

33、或日:人皆有是心,心即理。何以有为善,有为不善?先生日:恶人之心,失其本体。

34、圣人同天、地、人和事,儒、佛、老、壮都是我用的,叫做大道。自私自利其身,叫做道。

王阳明心学名言名句(35--51条)

35、大体上《中庸》讲的就是诚身,诚身到极致就是至诚;《大学》讲的就是诚意,诚意到极致就是至善。心之体,性也;性之原,天也。能尽其心,是能尽其性矣。《中庸》云: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36、大抵《中庸》功夫只是诚身,诚身之极便是至诚;《大学》功夫只是诚意,诚意之极便是至善。

37、无事时存养,有事时省察!

38、做功夫只求每天减少点什么,不求每天增加点什么。减少一分私欲,就是恢复一分天理。这本来多么轻快洒脱,多么简单易行!

39、格物是致知的功夫,明白致知自然就明白格物了。如果不明白什么是格物,那么就说明对什么是致知的功夫也是不明白的。

40、致良知的功夫不能急于求成,认识到良知的本质,去踏实、诚实地用功,自然能体悟透彻。到这一步就不分内外了,此心和万事万物怎么能不融为一体呢?

41、反省、体察、克治私欲的功夫任何时候都不能中断,就像铲除盗贼,必须有彻底扫除干净的想法和决心。没事时,将好色、贪利、求名等私欲逐一追究并搜寻出来,一定要连根拔去,使其永不复生,才感到快乐。

42、良知明白了,你就会明白,随便你在静中体悟也好,在事情上磨炼也好,良知本体是不分动静的。

43、心的本体是人的真实人性,真实人性就是天理。比如有真实孝顺父母的心就知孝顺父母的理,否则即无此知;有真实忠君的心就知忠君的理,否则也即无此知。天理难道可以存在于心外吗?

44、天理只是个一。就天理的凝聚而言就是性,就天理凝聚的主宰而言就是心,就天理主宰的发挥而言就是意,就天理发挥的光明觉悟而言就是知,就天理的光明觉悟的感应而言就是物。所以就物而言就是格,就知而言就是致,就意而言就是诚,就心而言就是正。正就是正此心,诚就是诚此意,致就是致此知,格就是格此物,都是要穷尽天理以充拓本性。

45、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邪?

46、先于天时而天不违背人意,兴人事而得天相合,即为什么天助我也?天就是良知。后于天而尊奉天时,即顺天意,知晓何为正确?按天理奉行之,良知就是天。

47、今天的人把知识和实践分为两件事来做,认为必须先知道,然后才能做到。现在我去学习讨论做的时间,直到知道真的,然后去做工作的时间。所以我一辈子都做不到,所以我一辈子都不知道。这不是一种小痛苦,它已经不是一天了。今天说知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对疾病的药物,而不是一种空虚的捏造。知识和实践的本体就是这样的。今天,如果你知道这个目的,即使是两个,也不如说,也只是一个。如果不是目的,就说一个,也有什么帮助?只是八卦。

48、人的本性都是善的,所以中、和人人本来都有,只不过一般人的天性大都被蒙蔽了,即一般人的本体虽然时时显现,但终究时断时续,时明时灭,所以一般人达不到其心之本体的全体作用。

49、最高的善是心的本体。本体上稍有过分就是恶。不是有一个善,又有一个恶来与之来相对。善恶只是一个东西。

50、天地间活泼泼地,无非此理,便是吾良知的流行不息。致良知便是必有事的功夫。此理非惟不可离,实亦不得而离也。无往而非道,无往而非功夫。【zf133.Com 趣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