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句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名人名言 > 导航

王阳明心学名言名句

发表时间:2023-11-24

王阳明心学名言名句(大全60条)。

“巧、力实非两事,巧亦只在用力处,力而不巧,亦是徒力。”名人的名言可以教会我们如何保持心境的平和和安宁,优秀的名人格言可以点燃我们对文化的乐情。你了解多少经典的名人格言呢?以下是有关“王阳明心学名言名句”的综合解析由小编整理,阅读这些句子后你会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更深入的见解!

王阳明心学名言名句(篇1)

1、白天修炼时,受外界干扰心中很乱,那就练静坐;懒得看书,那就去看书。这就是对症下药。

2、问:近来用功,亦颇觉妄念不生,但腔子里黑牢宰的,不知如何打得光明?先生日:初下手用功,如何腔子里便得光明9譬如奔流浊水,才贮在缸里,初然虽定,也只是昏浊的。须俟澄定既久,自然渣滓尽去,复得清来。汝只要在良知上用功,良知存久,黑窣窣自能光明矣。今便要责效,却是助长,不成功夫。

3、初学时必须要想反省、体察、克治私欲,这就是思诚,只想着一个天理,等到心中的天理纯净而圆满,就是无思无虑的境界了。何思何虑语出《周易》: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4、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语出《周易&乾&文言》。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5、良知虽不滞于喜、怒、忧、惧,而喜、怒、忧、惧亦不外于良知也。

6、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格其知之物也:正心者,正其物之心也。

7、巧、力实非两事,巧亦只在用力处,力而不巧,亦是徒力。

8、只是一个功夫,无事时固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便是作伪,便是见君子而后厌然。

9、如果人们意识到几乎所有的政府官员和部门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他们怎么能甘心忍受被剥夺和压制的命运呢?因此,在这个不公平的世界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获取最大可能的利益,成为一种自然而合法的选择。

10、天然自有之中语出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语大天下莫能载,语小天下莫能破语出《中庸》。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

11、随时在事物上致良知,就是格物;实实在在去致良知,就是诚意;实实在在致良知,而没有一丝一毫意必固我,就是正心。意必固我语出《论语》: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大意为不要主观臆断、绝对肯定、拘泥固执、自以为是。

12、若是知行本体,即是良知良能,虽在困勉之人,亦皆可谓之生知安行矣。知行二字更宜精察。

13、己所不欲是良知,勿施于人是致知。所恶于上毋以使下语出《大学》: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使上。大意为上级的无礼行为令人讨厌,将心比心,所以对下级不要无礼:下级的无礼行为令人讨厌,将心比心,所以对上级不要无礼。

14、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15、欲求宁静,欲念无生,此正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病,是以念愈生而愈不宁静。

16、善恶都是天理,所谓的恶,原本不是恶,只是就本性或天理本体而言,有过分或不足罢了。

17、巧和力并不是两回事,巧施于真正的用力处,力中有巧,有力而无巧,只是白费力。巧语出《孟子》,用巧比喻智。

18、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

19、无善无不善,性原是如此。悟得及时,只此一句便尽了,更无有内外之间。

20、灾难大于天功,罪恶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攻下之能,耻辱大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王阳明

王阳明心学名言名句(篇2)

21、心是身的主宰,心的虚灵明觉就是人的本体良知。良知因感应而动就是意。有知而后才会有意,无知则无意。知难道不是意的本体吗?意的指向,必有具体的物,物就是事……凡意念发动,不会没有物的存在。有此意就有此物,没有此意就没有此物,事物难道不是意念的运用吗?

22、你未曾见过,神必与你同得安息。当你看着这朵花的时候,它的颜色在一瞬间变得清晰起来。

23、天地万物都在我良知的生发运动流行之中,哪有什么事物能超然于良知之外,成为良知的障碍呢?

24、良知的自然呈现就是真诚恻怛,良知是真诚恻怛的本体。近真诚恻怛,即近良知,近本体。

25、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纤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胸中切不可有,有即傲也。古先圣人许多好处,也只是无我而已。无我自能谦。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26、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

27、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学也:目不可得见、耳不可得闻、口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达也。……故凡可用功、可告语者,皆下学,上达只在下学里……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不必别寻个上达的功夫。

28、权利与义务的平衡,自由与不伤害他人的自由之间的妥协。经过这样一个漫长而又必要的过程,善恶的标准得以确立,政治文明得以重建,公民社会也不是一面镜子。

29、春夏可以为阳为动,而未尝无阴与静也:秋冬可以为阴为静,而未尝无阳与动也。春夏此不息,秋冬此不息,皆可谓之阳,谓之动也。春夏此常体,秋冬此常体,皆可谓之阴,谓之静也。

30、每个人都站在一边并不总是一件好事,例如,他们都站在船的一边,船就翻了。

31、心的本体是人性,人性的本源是天,即人性的本源是天理。能尽人之心,就能尽其性。所以《中庸》说,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其人性、天理。

32、诚是实理,只是一个良知。

33、以语言诽谤人,这种诽谤是浮浅的:如果自己不能亲身实践、身体力行,而只是从耳朵里进从口里出,整天絮絮叨叨,这是用行动诽谤自己,这样的诽谤才是深重的。

34、好古敏求者,好古人之学而敏求此心之理耳。心即理也,学者学此心也,求者求此心也。

35、要教的东西并不多,要学的东西却很多。

36、学习最本质的东西需要别人的开导,但不如靠自己领悟,自己领悟才会一通百通。只凭别人指点,终究也理解不了多少。要知道梨子的滋味,终究还要自己亲自去尝。

37、有人问:善恶完全与事物是无关的吗?先生说:善恶只在你心中。无私欲私念自然就是遵循天理,就是善。动气皆因有私欲私念,就是恶。有人问:那么事物本身是无善恶的吗?先生说:心是这样,事物也是这样。

38、有人说:现要辨别人品的高下最容易。先生说:何以见得?对方说:先生好比眼前的泰山,那些不知道敬仰的,就是不长眼的人。先生说:泰山不如平地那样大,看平地时,有什么可以看得到呢?

39、有人问:乐是心的本体,但在遇到双亲去世而悲伤痛哭时,这个乐还在吗?先生说:必须是大哭一场才能恢复乐的本体,不哭就不能回到乐。虽然在大哭,但内心得到安慰就是乐。心的本体未尝有变化。

40、“空灵并不蒙昧,万事皆有因,心外无错。

王阳明心学名言名句(篇3)

41、这首诗实际上写的也是山途,那白云也就是山途中的自云

42、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其虚灵明觉之良知应感而动者,谓之意。有知而后有意,无知则无意矣。知非意之体乎?意之所用必有其物,物即事也……凡意之所用,无有无物者。有是意即有是物,无是意即无是物矣。物非意之用乎?

43、自己喜怒哀乐的本体原本是中和的,而自己一旦有别的想法,就会要么过,或稍有过分,要么不及,或稍有达不到,这就是私。

44、所谓好古敏求,是喜好古人的学问,勤勉探求此心的天理。即学就是学此本心,求就是求此本心。

45、在中国的土地上,有人民的地方,就会有斗争,而杨财一直是被人民所憎恨的。

46、如果草木瓦石没有人的良知,就不可以成为草木瓦石了。难道仅仅草木瓦石如此吗?天地如果没有人的良知,也不可成为天地了。天地万物与人原本是一体的,其最根本、最精妙的地方是人心的一点灵明。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本是同一个本源、一个整体。所以五谷禽兽等都可以养人,药石等都可以治疗疾病。万事万物的本质是相同、相通的。

47、文官怕纸上谈兵,懂兵法却不懂实战,导致袁崇焕的悲剧。事实上,在兵部众多官员中,长期以来最重要的是说话的人。-王阳明

48、有人问:除草怎样才是遵循于天理,不掺杂私念?先生说:如果草有所妨碍,依理应除去,除去就是了;偶尔有些没有除去,也不要放在心上。如果心中多了一分有所在意的念头,当然就有所心累,就有许多动气的地方。

49、只要时刻存养本心,就是学习。过去和未来的事,想它有什么益处?只不过是丧失本心罢了。(fw76.COM 76范文网)

50、养心,未尝离却事物,只顺其天则自然就是功夫。

51、功夫与本体也都是一回事,本体原本就没有内外可分。只是后来做功夫的人把功夫分了内外两种,反而是失去本体了。如今正是要讲清楚的,功夫不要分内外,才是本体功夫。

52、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欲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出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

53、一友自叹:私意萌时,分明自心知得,只是不能使他即去。先生日:你萌时这一知处,便是你的命根: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

54、学者不能没有琴瑟和书籍,有了这些正当的事情,此心就不会放纵和遗失。业以居之语出《周易》: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55、日:今日要见人品高下最易。先生日:何以见之?对日:先生譬如泰山在前,有不知仰者,须是无目人。先生日:泰山不如平地大,平地有何可见?

56、人生最大的毛病就是一傲字。做儿子的如果傲则必不孝,做臣子的如果傲则必不忠,做父亲的如果傲则必不慈,做朋友的如果傲则必不信。

57、用明亮清澈的镜子照物,美的自然就是美的,丑的自然就是丑的,照时自然显出真相,这就是生其心的地方;美的自然就是美的,丑的自然就是丑的,照过后镜子里什么都不会留下,这就是无所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语出《金刚经》。不逆、不臆而为人所欺者,尚亦不失为善,但不如能致其良。

58、知行的本体为一,不可分为两件事。

59、种树必须先培育树根,培养德性必须先培养心性。要想让树成长,必须在树开始生长的时候就修剪掉树的乱枝;要想让德性兴隆旺盛,必须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就去掉外在的爱好。比如爱好诗文,那么精神就会逐渐移到诗文上。其他各种爱好都如此。

60、人心就是天、渊。心的本体包罗万象,原本就是天。只是因为被私欲遮蔽,则失去了天或本体的本来面目。心中的天理本来无穷无尽,原本是一个渊,只是因为被私欲阻塞,则失去了渊的本体。现在要每时每刻念念不忘致良知,就是要将这些遮蔽、阻塞全部彻底去除,那么就会恢复心的本体,心就是天和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