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句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名人名言 > 导航

五四青年的名言警句

发表时间:2023-07-06

五四青年的名言警句汇总。

“二、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有请你阅读我们为你推荐的《五四青年的名言警句》,敬请浏览本文句子内容。名人经典语句可以启迪我们的灵感和创新,优秀的名人格言可以激励我们谋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1、坚持和分离都是造成自己和他人痛苦的原因。所有人真正渴望的爱是爱和同情。

2、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及之忧哉? ——摘自李大钊《青春》

3、李大钊(前排右一)初到日本时与直隶同乡合影

4、在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中,有人就提出了这种疑问,并以此作为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劳农革命”的理由。1920年11月初,张东荪在《时事新报》上发表题为《由内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训》的短文,提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开发实业,后又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申述自己的观点,引发了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李大钊明确表达了不赞同张氏主张的态度:“我认为要在现存制度下发展实业,只能越发强化现在的统治阶级而迫使下层农民为少数的统治者阶级付出更多的劳动。”

5、李大钊对俄国民粹派发起的“到农村去”运动给予关注而加以效仿,力图从俄国民粹主义运动中汲取精神力量,用以改造中国社会。他努力探寻俄国革命成功的原因,并试图以此启发中国青年。1919年2月,李大钊在《青年与农村》中,把十月革命的胜利视为早期民粹派“到民间去”活动的结果。在他看来,俄国早期民粹派的活动与布尔什维主义取得十月革命胜利密切相关,民粹派“到民间去”的宣传活动是十月革命的“酝酿”,是民粹派到民间发动民众的必然结果,故中国也要效仿俄国民粹派,到广大的农村去发动和组织农民。他说:“我们中国是一个农国,大多数的劳工阶级就是那些农民。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他们的苦痛,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苦痛;他们的愚暗,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愚暗;他们生活的利病,就是我们政治全体的利病。”

6、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7、学新中国史,知先烈勇往直前,明义士挥斥方遒。新中国成立至今,七十载有余,看盛世图景,海晏河清。遥想国之过往,烽烟云起,众人惶惶。“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多少英雄前仆后继不死不休,苦苦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大江大河。开国大典,观国之新生,国人激昂澎湃,世界叹为观止。吾辈有幸,生于盛世之年,免困厄穷境,远积弱不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靠吾辈青年。我们通读新中国史,更好地筑梦新时代,圆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8、年,在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的时候,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决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又称“五四青年节”)。

9、想送你叶,送你花,送你整个温暖的春天;想送你虹,送你流岚,送你人间的四月天;更想送你福,送你乐,把所有的好事送到你身边。祝:青年节快乐!54青年节短信

10、年11月,陈独秀在《甲寅》上发表了《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批评国人只有传统的“忠君爱国”的盲目的“爱国心”,没有建立近代国家的“自觉心”,并得出“有国家不为喜,无国家不为忧”的结论。这篇当时就引起思想界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议的名篇,是针对当时思想界围绕改良与革命、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激进与缓进争论而独具慧眼的精彩论述。陈独秀对“国民智力不足以建国”的判断,成为创办《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并发起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契机。

11、遵循家庭的教导也能获得同样的幸福。首先,不要为了钱而沉迷于工作,这会影响你现在的家庭幸福。你和家人的幸福是第一位的。

12、让我们梦想不灭,让我们青春不朽!

13、五四青年节的创始人是陈独秀,1919年5月4日下午1时许,北京大学等13所学校三千多名学生汇集天安门,在北京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史称五四运动。

14、正是根据上述观点,李大钊认为中国“要想存立,适应这共同生活,恐非取兼程并力社会共管的组织不能有成”。他的结论是:“今日在中国想发展实业,非由纯粹生产者组织政府,以铲除国内的掠夺阶级,抵抗此世界的资本主义,依社会主义的组织经营实业不可。”他的立论前提是:要看中国是否已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须先问世界今日是否已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倾向的经济条件,因为中国的经济情形,实不能超出于世界经济势力之外。现在世界的经济组织是“已经资本主义,以至社会主义”了,中国当然应该追随世界潮流,实行社会主义。

15、佛陀的眼睛和微笑是他精神解脱的证据。他不再被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所束缚,他拥有对他人最大的爱和理解。

16、李大钊将孔子与历代君主塑造的孔子偶像区分开来,明确表示批判孔子之目的在于抨击专制政治:“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17、二、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

18、国民杂志社是北大学生邓中夏、黄日葵、张国焘、许德珩、段锡朋等发起组织的学生社团,其宗旨是“增进国民人格,灌输国民常识,研究学术,提倡国货”。其出版的《国民》杂志,在留意文化问题的同时关注现实政治。李大钊答应了该社邀其予以指导的请求,先后为《国民》杂志撰写了《大亚细亚主义和新亚细亚主义》《再论新亚细亚主义》等文,给予实际的支持。

19、关于唯物史观,他指出,唯物史观的基本要点是承认社会经济的构造是最重要的;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动“是有不可抗性的”,它能够影响其他社会现象,“而不能与其他社会现象发生相互的影响,或单受别的社会现象的影响”。“经济构造是社会的基础构造,全社会的表面构造,都依着它迁移变化。”经济构造变化有其“最高动因”,对此最高动因,不同的人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最高动因在于人口的过多增加,马克思则认为此最高动因是社会生产力。

20、李大钊确信唯物史观的这些原理是正确的。他举了一些法律、宗教现象证明经济现象的主动和不受他种现象左右。至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他引用河上肇摘译的有关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若干段落,指出其中有两个要点:

21、在通往解放的道路上没有阶级之分。在开明的人看来,人人平等。每个人的血都是红色的,每个人的泪都是咸的。我们都是一样的人。我们应该找到一种方式,让所有人都拥有尊严和潜力。

22、吾人在世,不可厌“今”而徒回思“过去”,梦想“将来”,以耗误“现在”的努力。又不可以“今”境自足,毫不拿出“现在”的努力,谋“将来”的发展。宜善用“今”,以努力为“将来”之创造。由“今”所造的功德罪孽,永久不灭。古人生本务,在随实在之进行,为后人造大功德,供永远的“我”享受,扩张,传袭,至无穷极,以达“宇宙即我,我即宇宙”之究竟。 ——摘自李大钊《“今”》

23、黄日葵、许德珩、段锡朋等发起组织的学生社团,其宗旨是“增进国民人格,灌输国民常识,研究学术,提倡国货”。其出版的《国民》杂志,在留意文化问题的同时关注现实政治。李大钊答应了该社邀其予以指导的请求,先后为《国民》杂志撰写了《大亚细亚主义和新亚细亚主义》《再论新亚细亚主义》等文,给予实际的支持。

24、空性是一切的基础,因为空性使一切皆有可能。空是一个相当乐观的概念。如果我没有自由,我就不能存在;如果你没有自由,你就不能存在。因为你存在,我才能存在,这才是空的真正意义。

25、年初,河上肇在日本创办《社会问题研究》,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后来成为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社会问题研究》从第1期起连载河上肇撰写的《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文,引起了李大钊浓厚的兴趣。他开始用较多的时间进一步搜集资料,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加以研究。

26、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盗。强盗和强盗夺不正的资产,也是一种的强盗,没有什么差异。我们中国人贪惰性成,不是强盗,便是乞丐,总是希图自己不作工,抢人家的饭吃,讨人家的饭吃。到了世界成一大工厂,有工大家作,有饭大家吃的时候,如何能有我们这样贪惰的民族立足之地呢?照此说来,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呀!快去工作呵! ——摘自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27、除了出生、衰老、疾病和死亡带来的痛苦之外,许多其他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由于无知和错误的判断,人们所说或所做的往往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愤怒、愤怒、偏执、嫉妒和愤怒会引起疼痛。这都是由于缺乏认识。

28、对我来说,天堂是仁慈之地。当你有了同情心,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深呼吸和深呼吸,你就会有感觉。你会了解自己,善待自己;你会知道如何处理你的痛苦和照顾自己。然后你可以帮助对方也这样做,你们之间就会产生同情。

29、李大钊、吴虞、杨昌济等人是重要的作者。这些作者基本上是《甲寅》月刊的编者和作者。尽管李大钊偶尔替《青年杂志》撰稿,但并没有加盟《新青年》阵营,因为他正在北京帮助章士钊编辑《甲寅》日刊。

30、他把每一个细胞都看作是生命之泉的一滴水。他在身体里找不到任何永久独立的东西。

31、国民杂志社的黄日葵、张国焘等人与李大钊的关系更为密切。张国焘回忆道:“我景仰李大钊先生,彼此交往,最初与马克思主义无关。虽然他是我的指导者,我们的相处却似朋友。在新文化运动和社会改革运动中,我们已是意气相投,五四时在‘内除国贼,外抗强权’的号召下,我们更一直并肩作战。”

32、李大钊加盟新文化阵营,在批判孔子和儒家思想上与陈独秀是一致的。他先是对孔教定国教问题进行评议,随后对孔子是否适应现代社会进行深入分析。李大钊就孔教入宪问题,先后发表《民彝与政治》《宪法与自由》《孔子与宪法》《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等文,对孔子和孔教与宪法的关系作了阐述,历数尊孔与宪法性质相悖之处,反对定孔教为国教并写入宪法。

33、学社会主义发展史,通国家发展态势,担时代青年大任。马列主义传入中国,开启时代新篇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积攒着每一代伟人的智慧与壮举;从毛泽东思想到今天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汇聚着每一代人的努力航向。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要知晓其发展历程,肩负社会主义发展重任。

34、李大钊在《曙光》杂志发表的《社会主义下之实业》一文中,进一步批评了张东荪等人提出的振兴实业必须依靠资本主义的观点。他以俄国数年间修建大量铁路和计划大面积开垦荒地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于发展实业,实在有利无害”,甚至可以说,“用资本主义发展实业,还不如用社会主义为宜”。

35、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最好的兄弟在身旁。

3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从重速度到重质量,从重发展到重和谐,共和国在不断探索中走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在开拓这条路的过程中,无论是博采众长还是锐意创新,历史,始终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明灯,我们学习四史知识,伴祖国共成长。

37、李大钊对北大这两个重要的学生社团产生了较大影响。罗家伦发表的《今日之世界新潮》,把俄国革命、匈牙利革命、德国革命视为世界新潮的起点,指出这种社会的革命是“民主战胜君主的革命,是平民战胜军阀的革命,是劳动者战胜资本家的革命”,“革命以后,民主主义同社会主义必定相辅而行”。这些观点和李大钊提出的看法如出一辙,显然是受到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影响的结果。随后,罗家伦翻译介绍一战后民主主义思想发展和俄国革命的文章,以及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发表的宣言,热心从事五四运动精神的宣传,均与李大钊最初给予的影响相关。

38、关于阶级斗争,李大钊认识到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他的唯物史观密切关联,阶级斗争产生于一定经济结构中处于不同经济地位的人们之间由于经济利害关系发生的压迫和反抗压迫的斗争,它是被压迫阶级自觉的一种表现,同时认为这种阶级斗争与生物学和社会学上以宇宙间一切生命的“自我发展”为根本动机的“竞争”有相同意义。

39、马克思主义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大生产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它之所以被称作科学的理论,在于它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科学的说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作出了科学的分析,为无产阶级进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按照马克思的最初解释,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高度发展,以至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无法容纳此生产力的发展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的。但在李大钊所面临的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没有成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社会中还没有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独立对抗的形势,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斗争还没有成为社会中主要的阶级斗争形式。这种社会现实,使得五四时期的部分知识分子并不相信社会主义可以成为中国近期发展的目标。

40、罗家伦、谭平山等人发起组成的文化团体,其发行的《新潮》杂志以介绍西洋近代思潮、登广告、发行等项事务。李大钊还将红楼一层22号房间拨给新潮社使用,并在《新潮》上发表《联治主义与世界组织》《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等文。

41、李大钊发表的《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等文,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阐述孔子、儒学与道德变迁的关系:“一代圣贤的经训格言,断断不是万世不变的法则。什么圣道,什么王法,什么纲常,什么名教,都可以随着生活的变动,社会的要求,而有所变革,且是必然的变革。”孔子之道适应了专制时代的社会生活,当社会物质生活发生激烈的变动之后,孔子之道必然发生动摇。他说:“中国的一切风俗、礼教、政法、伦理,都以大家族制度为基础,而以孔子主义为其全结晶体。大家族制度既入了崩颓粉碎的命运,孔子主义也不能不跟着崩颓粉碎了。”

42、佛陀说,如果你吃东西的方式破坏了你内心的慈悲,就像吃自己儿子或女儿的肉一样。所以,你的饮食方式必须保持你内心的同情心。

43、佛、法、僧其实存在于每个人之中。开悟的潜力是佛陀,教导是佛法,在实践中互相支持的团体是僧侣。没有人能带走你心中的佛、法、僧,也就是说,天塌了,地塌了。

44、按照《新青年》编辑部预先排定的顺序,李大钊负责编辑该刊第6卷第5号。他决定编辑“马克思研究号”,集中刊出介绍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由于《新青年》杂志出版脱期,故第6卷第5号实际上到1919年9月才出版。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潜心研究的成果。

45、由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欢迎态度、较好的政治经济学基础和长期以来对历史的兴趣,同时也由于用作蓝本的河上肇文章的帮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具有独特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