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芒种教案及反思
发表时间:2025-06-18小班芒种教案及反思(热门十一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芒种节气活动教案(精选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芒种教案及反思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芒种节气的含义、时间以及特点。
2、引导学生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体验芒种节气丰收的喜悦。
3、使学生了解夏季的基本特征以及人们的活动,掌握一些夏季生活基本常识。
二、教学准备
1、实物或图片:稻子、麦子、PPT稻子和麦子制品的图片。
2、前期经验:周末家长带学生认识稻子与麦子。
三、教学方法
1、讲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芒种节气的知识并结合实物或图片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2、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农作物和夏季现象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
3、合作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芒种节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芒种节气又是什么意思呢?”
2、了解芒种节气
讲解芒种节气的含义: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
讲解芒种节气的特点: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3、观察农作物
展示稻子和麦子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观特点。
提问学生:“稻子和麦子有什么不同?你们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到的稻子和麦子是什么样的?”
讲解稻子和麦子的区别:稻子长在水田里,麦子长在旱田里;稻子头上有小缺口,麦子身上有一条裂缝;稻子用来做米饭、米糕、稀饭等,麦子用来做蛋糕、面包等。
4、体验芒种丰收的喜悦
展示PPT稻子和麦子制品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丰收的成果。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美食是用什么做的吗?农民伯伯在芒种节气会做些什么呢?”
讲解芒种节气是收获的日子,农民伯伯会忙着收割小麦、稻谷等农作物。同时,我们也会吃到很多用这些农作物制作的美食。
5、了解夏季基本特征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夏天是什么样的?夏天的时候你们最想干什么?”
讲解夏季的基本特征:天气炎热、出汗多、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等。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夏季人们的一些活动,如游泳、吃冰淇淋、吹风扇等。
6、如何健康度过夏天
提问学生:“夏天这么热,我们应该怎么过呢?”
讲解夏季生活基本常识:夏天应多喝温开水、少吃冷饮;吃水果应清洗干净;要勤洗澡、不在烈日下曝晒等。
五、教学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芒种节气的意义以及夏季生活的基本常识。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中的农作物或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小班芒种教案及反思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芒种节气的含义、时间和特点。
2、学习芒种节气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3、认识芒种节气对农事活动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芒种节气的含义: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芒种的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
2、芒种节气的特点:气温升高,雨水增多,进入典型的夏季。此时正值小麦、稻谷等农作物的成熟收获期,也是播种玉米、豆类等作物的关键时期。
3、芒种节气的习俗:在芒种节气,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丰收的仪式和活动,如祭神、祭祖、祈福等。同时,人们也会利用这个时节进行农事活动,如收割小麦、稻谷等。
4、芒种节气对农事活动的影响:芒种节气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农事活动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农民们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合理安排农事活动,确保农作物的顺利生长和收获。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芒种节气的含义、特点和习俗,让学生全面了解芒种节气。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芒种节气对农事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实践观察法:组织学生到农田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农事活动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芒种节气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芒种节气的含义、特点和习俗:通过PPT或黑板展示,详细讲解芒种节气的含义、特点和习俗,让学生全面了解芒种节气。
3、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芒种节气对农事活动的影响,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实践观察:组织学生到农田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农事活动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提前联系当地的农民或农业合作社,安排学生参观农田和农事活动现场。
5、总结归纳:在实地观察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芒种节气对农事活动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和农事活动的安排。
五、作业布置
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芒种节气的含义、特点和习俗,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意识。
2、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芒种节气对农事活动影响的作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小班芒种教案及反思 篇3
最近,我们班有些小朋友因前几天没来幼儿园,有些常规教育跟不上。入园后,在教室里乱窜乱跑,经常和小朋友争抢玩具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老师尽心的看护,有的孩子有时还是为争玩具和小朋友打架,不小心会碰到别的小朋友。
一天早晨,谢雨辰的奶奶来幼儿园问我:“老师,谁是杨明浩?昨天我的孙子说杨明浩打他了,今天也不愿意来园。”就在这时,杨明浩进来了。一进门就说:“老师早”我很自然地和孩子打招呼“杨明浩早”那位家长也迎上去说:“你就是杨明浩?你打他了?”她指指自己的'孙子说。杨明浩先是看了看我,然后又看看那个小朋友,说“我没有打他”。 杨明浩妈妈说“杨明浩,你打小朋友了?以后可不能这样了。”杨明浩很委屈的说“我没有打他”。 看到这,我觉得杨明浩被冤枉了,因为他好几天没来上学,再就是平时他真做错了事,老师批评他都会说以后我不敢了、我听话;但如果冤枉了他,就会据理力争。
针对这件事我做了反思: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的孩子故意打人的现象确实不多,通常是玩玩具发生争抢,走路碰撞或者向对方发出玩的邀请的时候发生的误会,导致了有些家长不理解。因此,作为教师应注意多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注意这方面的常规教育,通过儿歌、故事等形式渗透到日常教育活动中,教育孩子们要慢慢走,别乱跑,学会正确的走路,而不是跑路,不推拉小朋友。玩玩具时不争不抢、大家一块分享。再就是多与家长沟通,请家长朋友遇到这样的事情千万不要着急、心疼,多理解别人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要轻易的冤枉孩子。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小班芒种教案及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芒种的由来及习俗。
2.学生熟读芒种的诗词、谚语等,会背芒种儿歌。
3.让学生通过画小麦,认识农作物,了解农耕的过程。
4.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A4画纸,芒种(儿歌)。
2.学生准备:收集和“芒种”相关的资料,比如:由来、习俗、诗词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共诵《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二、了解“芒种”的由来
1.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一般来讲是6月4号或者是6月6号到6月19或者是21号,“芒种”又称“忙种”是最忙的一个节气,既要收割小麦,又要种植水稻等其它的农作物。
2.PPT出示“小麦”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小麦的特点。
3.学生动手画一画小麦。
4.PPT给学生介绍小麦的种植过程。
5.师:芒种这个节气就是最忙的时刻,既要种植,又要收获。虽然劳动很辛苦,在芒种期间,却又一个很盛大的节日------端午节,请学生说一说每年端午节咱们安康都有哪些庆祝活动?(相应出示龙舟赛、鸭子抢、包粽子、煮鸡蛋等图片)
三、有关芒种的诗词及农谚。
1.全班分成六个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诗词及农谚。
2.学习反馈,请小组内收集诗词最多的一位同学,朗诵一首小组同学都喜欢的诗词。
一组:宋朝范成大《梅雨五绝》;二组:宋朝陆游《时雨》
3.师出示: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
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全班齐诵此诗。
四、有关芒种节气的习俗
PPT出示:wWw.111642.COm
1.打泥巴仗
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谁身上泥巴最多的,谁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2.送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3.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芒种这天将清洗过的梅子泡在白酒里一个月,饮用时需煮开。这个民俗与三国时典故“青梅煮酒论英雄”颇有渊源。
4.晒虾皮在这时候,沿海一带的渔民即忙于晒毛虾。因到了芒种季节,毛虾正值产卵期,体质正肥,肉质正实,营养价值更好。人们将芒种期间晒成的虾皮称之“芒种皮”。
五、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芒种,下面我们用一首儿歌来进一步了解“芒种”。
芒种最忙,收麦种粮。
天热多雨,佳节端阳。
早起运动,心神舒畅。
多吃蔬菜,清热滋阳。
教学延伸:
1.每位同学背诵一首自己收集的“芒种”的诗词,背诵三个和“芒种”有关的谚语。
2.办一期“芒种”的手抄报。
小班芒种教案及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以及煮青梅的节气习俗。
2、能用手工的形式制作“麦子”、“青梅”,感受芒种时的节气特点。
教学准备
1、环境准备:一株干树枝(或在空瓶里装上几根树枝)、一块覆盖有土壤的区域(或在几个空花盆里装上泥土),供幼儿插“青梅”、“麦子”时使用。
2、课件准备:“麦田”图片;《忙碌的芒种》故事视频;“成熟的.麦子”图片;“青梅”组图;“麦子和青梅”组图;“手工作品”组图。
3、材料准备:吸管、黏土、卡纸、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
出示图片“麦田”,导入主题。
——看看这是什么?(麦子)
——麦子是什么颜色的呢?
——金灿灿的麦子成熟了吗?
播放故事视频《忙碌的芒种-1》并出示图片“成熟的麦子”,引导幼儿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及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
——我们一起跟着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到麦田里找找答案吧。
1.播放故事视频第一段并出示图片“成熟的麦子”,引导幼儿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
(教师可出示实物麦子,供幼儿观察。)
——金灿灿的麦子成熟了吗?
——爸爸告诉奇奇和妙妙麦子是什么时候成熟的?
——成熟麦子的籽粒/麦秆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芒种是夏天的第三个节气,芒种到了,麦子就成熟了。成熟麦子的籽粒鼓鼓的、硬硬的,饱满的麦穗压弯了麦秆。
2.播放故事视频第二段,引导幼儿了解芒种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
——叔叔阿姨们在做什么?
——为什么芒种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叔叔阿姨们可以慢慢收麦子吗?为什么?
——如果麦子泡在雨水里会怎么样呢?
小结:芒种时,人们要忙着收麦子、播种新的农作物,这是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节。这个时节,天气炎热多雨,如果不赶在下雨前收完麦子,麦子泡在雨水里容易发霉,影响丰收。
播放故事视频《忙碌的芒种-2》并出示组图“青梅”,引导幼儿认识青梅,了解芒种煮青梅的节气习俗。
——奇奇和妙妙帮助叔叔阿姨们收麦子,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一起再来看一看吧。
1.播放故事视频并出示组图“青梅-1”,引导幼儿了解芒种煮青梅的节气习俗。
——爸爸在收麦子时想喝什么?(青梅酒)
——为什么要煮青梅呢?
——除了青梅酒,还可以把青梅做成什么?(青梅汤)
小结:芒种时,南方有煮青梅的习俗。这时候的青梅虽然成熟了,但味道酸酸的,并不好吃,所以人们会煮青梅,把它做成好喝的青梅酒或青梅汤。
2.出示图片“青梅-2”,引导幼儿认识青梅。
——新鲜的青梅长什么样呢?一起来看看吧。
——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绿色的,圆圆的)
小结:芒种时,青梅树上结满青梅,新鲜的青梅是绿绿的、圆圆的。
出示组图“麦子和青梅”、“手工作品”并发放手工材料,鼓励幼儿制作“麦子”和“青梅”,感受芒种的节气特点。
——芒种就快要到了,我们一起来让“麦田”里长出“麦子”,让“青梅树”结出“青梅”吧。
1.根据幼儿意愿,将其分为2组,一组制作青梅,一组制作麦子。
2.出示手工材料及组图“麦子和青梅”、“手工作品”,引导幼儿了解“麦子”与“青梅”的制作方法。
(1)出示手工材料。
——看看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2)出示图片“麦子和青梅-麦子”、“手工作品-麦子”,引导幼儿了解“麦子”的制作方法。
——麦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什么材料会像麦秆一样弯弯地垂下来?
——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金灿灿的麦穗?怎么做能让麦穗看起来饱满呢?
(3)出示图片“麦子和青梅-青梅”、“手工作品-青梅”,引导幼儿了解“青梅”的制作方法。
——青梅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3.发放手工材料,幼儿分组自制,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建议:对于制作较快的幼儿,教师可鼓励其继续制作另一种手工。
4.请幼儿将制作好的“麦子”和“青梅”布置在环境中。
温馨提示: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环节4延伸至区域活动;或将本活动分2次活动开展,第一次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和煮青梅的节气习俗,第二次活动进行手工制作。
教学延伸:
1、区域活动
在美工区,投放吸管、橡皮泥等手工材料,鼓励幼儿继续制作“麦子”和“青梅”。
2、日常活动
芒种前后,园所可提前制作青梅汤,与幼儿共同品尝。
3、家园共育
1)有条件的家长可带领幼儿到麦田拾穗,切身体验芒种麦收的喜悦。
2)有条件的家长可带领幼儿摘青梅、赏合欢花,感受芒种时合欢花开、青梅成熟的节气特点。
3)请家长与幼儿共同聆听宝宝巴士故事《二十四节气:忙忙忙,农民伯伯最忙碌》,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芒种的节气特点。
小班芒种教案及反思 篇6
《橡皮膏小熊》是一节小班的语言活动。它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结构简单,情节有趣,很适合小班的孩子进行阅读。活动分析:
这个活动的内容选择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扔皮球、滑滑梯这些都是幼儿喜欢的运动。橡皮膏小熊玩孩子喜欢的玩具,从这一点上就已经很吸引他们了。当遇小熊遇到的事情和幼儿的经验很相似时,会让幼儿更快更有效的学会故事中讲到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同时在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学习接球的动作、扶扶手的动作,能在自己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并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第一环节:猜测小熊受伤的原因。出示贴满橡皮膏的小熊形象,让幼儿猜测原因,从而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第二环节:听听小熊受伤的'故事。小熊爱运动但不会保护自己,让我们来告诉它怎么样做才不会受伤?同时学做自我保护的动作。
第三环节:幼儿学习接球的动作、扶扶手的动作等。活动措施:
蒙台梭利曾说:“我听了我会忘记,我看了我会记住,我做了我会理解。”这样看来,选择幼儿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做为活动的内容,在幼儿面前会起到榜样的作用。
本次活动通过看图讲故事,让幼儿懂得一些玩运动器具的正确方法,知道运动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在活动中,通过说说、动动的方式,让幼儿在教师的语言感染和肢体的带动下,积极地进行互动。这样,通过动作学习与行为对比,让幼儿清楚地知道如何正确地玩耍才不会受伤,也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正确的动作方法。整个活动十分轻松,愉快,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整个活动开展得很生动,很有趣。
小班芒种教案及反思 篇7
一、活动由来: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高潮。饮食上需多饮水,饮食清淡,需要午休,勤换衣勤洗澡。古有“芒种芒种,连收带种。”等谚语,民间这一天会举办:打泥巴仗、送花神、煮梅等习俗活动。
二、活动名称:
《芒种》
三、活动时间:
芒种节气当日
四、活动地点:
XXX幼儿园
年级组小班
单元课时
1、主题芒种——科学课《麦子和稻子》总课时20分钟背景分析气温一天高似一天,送走了小满,今日便迎来了芒种,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啊,大家就会特意选用芹菜、百合、梨等食材和绿豆等谷物一起熬制烹煮,做一道"绿豆汤"予以清补、降暑。这样,就能"清凉"的度过芒种啦。我们的宝贝们也用各种方式来和芒种节气共度今日。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稻子和麦子的不同。
2、体验芒种丰收的喜悦。教学准备物质:实物麦子和稻子、PPT稻子和麦子制品、前期经验:周末家长带幼儿认识稻子与麦子教学重点知道芒种是收获的日子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观察稻子和麦子的不同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认识稻子和麦子
1、引出:这几天呀,农民伯伯很开心,他们种的庄稼都丰收了。请你们来说说现在有哪些丰收了?——稻子,各种豆子,棉花
2、欣赏图片:丰收的食物小结:很多庄稼丰收,有稻子。麦子棉花,真是个丰收的季节!
3、可是呀农民伯伯遇上了一个难题,他呀分不出稻子和麦子,让我们来帮帮他吧。(分稻子和麦子)说说稻子和麦子有什么不同?(图片)——稻子长的弯弯的,象麦子长的直直的,象(稻穗和麦穗)
4、稻子和麦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小秘密?(脱粒后的稻子和麦子)——麦子有一根尖尖的,象针一样的(麦芒)——稻子头上有各小缺口、白色的麦子身上有一条裂缝。——稻子用来做米饭、米糕、稀饭,麦子用来做蛋糕、面包——稻子长在水田里,麦子长在旱田里。
小结:原来呀,稻子和麦子有这么多的小秘密,他们各有各的用处。
二、故事:稻子和麦子
-
优美句子网(111642.com)小编精心推荐:
- 大班节气芒种教案及反思 | 芒种小班活动反思 | 小班语言芒种节气反思 | 芒种教案中班反思 | 小班芒种教案及反思 | 小班芒种教案及反思
1、稻子和麦子一个中国在水田里,一个重在旱田里,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一起来听一听。
2、原来呀,他们太调皮了经常打打闹闹。
三、小结:
再次巩固稻子和麦子的认识。(备注或反思)稻子和麦子对于幼儿来说比较陌生,他们从来没有亲身体验过,在这次活动前,我们通过班里幼儿家长的配合,带孩子们去收割好的稻子,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发言也比较热烈。由于事前的`实地观察、触摸使幼儿积累了很好的前期经验,对于稻子和麦子的基本特征比较了解,多数幼儿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幼儿通过自己剥开稻子和麦子的外壳,观察了稻子和麦子的内部特征,既培养了幼儿自我观察的能力,也形成了良好的生生互动,并让幼儿大胆的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小秘密,鼓励幼儿大胆的展示自己。因此,我觉得活动前的前期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幼儿的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对于他们来说,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接触和看到的,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讲,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
小班芒种教案及反思 篇8
活动一:社会领域《芒种知时节》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动画视频,激发幼儿对芒种节气的兴趣。
2.初步了解芒种的特征与习俗。
3.知道芒种节气是一年中农民伯伯最忙碌的时期。
【给家长的话】
亲爱的'大朋友们,大家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是我园的园本课程,马上就要到二十四节气“芒种”了,老师们为小朋友们准备了芒种一系列活动,欢迎大朋友们和小朋友们积极参加哦!
活动二:社会领域《好玩的面团》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面粉,感受芒种节气的乐趣。
2.知道芒种节气小麦成熟,麦子能够磨成面粉。
3.喜欢用面粉动手制作各种面食。
04:12
活动三:科学领域观察探索《小螳螂》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激发幼儿对螳螂的兴趣。
2.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螳螂幼虫时期的形态特征。
3.了解螳螂的生长过程,知道要保护益虫。
【给爸爸妈妈的话】
1.螳螂将卵产在树枝上,或者墙壁上。在产卵的几天后死去。第二年,小螳螂就会孵化出来。
2.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螳螂是蛋类孵化还是卵类孵化?孵化后是什么颜色?
3.推荐书籍
法布尔的《昆虫记》。
温馨提示
1.起居方面,要顺应昼长夜短的季节特点,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但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
2.中午最好能够小睡一会,以解除疲劳,利于健康。
3.天热易出汗,要经常洗澡,衣服要勤洗勤换。注意多喝水,补充水分。
4.饮食方面,小朋友们要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多吃苦味,酸味食物,如:苦瓜、莲子、芥兰、乌梅、山楂、柠檬等。
芒种,一头辞旧,一头迎新;一头连着收,一头连着种;一头收获幸福,一头播种希望。
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愿所有的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们一起,珍惜每一个"时"享受每一个"日",快快乐乐度过一个美好的夏天
小班芒种教案及反思 篇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芒种节气的含义、特点及相关习俗。
2、感受芒种节气对农事活动的重要性,体验丰收的喜悦。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1、PPT课件,包括芒种节气的介绍、相关图片、视频等。
2、实物或图片:稻子、麦子、农作物种子等。
3、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芒种节气的资料,如诗词、谚语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芒种节气的视频或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教师简要介绍芒种节气的含义和特点,以及它在农事活动中的重要性。
2、探究学习
(1)观察实物或图片,了解稻子和麦子的`特点及其区别。引导学生从外观、生长环境、用途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
(2)分组讨论:芒种节气对农事活动的影响。每组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芒种节气对农作物生长、收割等方面的影响,并分享讨论结果。
(3)学习芒种节气的相关习俗。通过PPT展示芒种节气的传统习俗,如送花神、安苗、煮梅等,并解释其意义和由来。同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芒种节气习俗。
3、实践活动
(1)绘画活动:让学生画一幅关于芒种节气的画,可以表现丰收的场景、农民劳作的情景等。通过绘画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芒种节气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角色扮演:模拟芒种节气时的农事活动,如收割麦子、种植水稻等。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芒种节气时农民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感受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艰辛。
4、总结提升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芒种节气在农事活动中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变化。
四、作业布置
1、背诵一首关于芒种节气的诗词或谚语。
2、写一篇关于芒种节气的日记或作文,记录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小班芒种教案及反思 篇10
目标
(一)帮助儿童了解芒种的地理知识特点;
(二)与儿童一起赏析有关芒种的经典古诗:《时雨》;
(三)带领儿童了解芒种时典型的农事活动;
(四)引领儿童学习芒种的代表传统民俗活动。
内容
(一)地理知识
小朋友们,你们有感受到最近下雨越来越频繁了吗?那是因为我们即将进入多雨的梅雨季节了。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我们就来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它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是一个典型的反映农业耕种的节气。除了中国最北边的地区和高原,大部分地区都已经真正进入夏季了,随着气温的显著升高,我们可以直接体验到初夏的炎热。小朋友都知道上海处在哪里吗?没错,那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因为梅雨季的.缘故,日照时数有所减少,雨量明显增加,导致空气湿度较大,所以小朋友们是不是经常会感觉又闷又热的呀?不要担心,请小朋友们跟随本节课的脚步,一定会收获夏日的.第一份清凉。
(二)文学知识
北京今年2月举办了一件大事,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是什么啊?对的就是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巧妙地运用了二十四节气进行倒数,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注意到芒种时出现的诗句呢?“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时雨》,交代了芒种时节的美食,描绘了家家户户吃着麦粒和豆煮的饭,处处都飘荡着采菱女采菱的歌声的忙碌又祥和的场景。文字短小精焊,清新自然,却写出了节气时令、物候现象,而且突出地渲染了田家插秧、采菱时的繁忙与欢畅。不仅只有这两句描写芒种哦,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时雨》(节选)吧!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一、二句:应时的雨水在芒种时节纷纷而至,田野里处处都有农人在忙着插秧。这两句交代了芒种时节的大忙情景。芒种,正是从起起伏伏的劳动身影里开始的。
五、六句:我已经渐渐衰老成了不耕作的农人,从早到晚在竹床上打发时间。这两句交代了芒种时节的自己,已经衰老懈怠,很多时光只能在竹床上度过。在宋代南方,睡竹床也是一种“乘凉”的方式,在当时是农人们的消暑神器。陆游躺在竹床上,一方面说自己年迈,同时也说明芒种时节的天气已经炎热起来。
七、八句:白发变短一天天减少无法束发,却还是喜爱眼前夏雨送来的阵阵清凉。这两句交代了芒种的天气。老去的诗人,并没有颓废不振,相反,当他看到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和藤架,在雨中散发着幽香,精神为之一振。眼前的自然、静谧,将原本忙碌的芒种节气驱散开去。经过这样的描绘,一切雨后的生灵,仿佛都变得更加可爱。
(三)农事活动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事活动是国人生存根本。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芒种是农事最为繁忙的节气之一。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成熟,等待收割;春天种下的棉花等作物进入生长高峰,需要大量水和肥料;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也需要播种,所以芒种也被称为“忙种”。各种夏播作物大多以芒种为界,凡在芒种以前种植的成活率高、长得快,而过了芒种时节,农作物的成活率及生长速度会越来越低。此时,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江西地区“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地区“芒种不种,再种无用”,收、种、管交叉,全国各地一片农忙景象。
(四)芒种传统
1.送花神:芒种时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2.安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3.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记录自然的时间之书”。我们将持续发布节气相关推送。
小班芒种教案及反思 篇11
目标:
1.了解谷穗、谷子、米、粉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是我们每天的重要食粮。
2.乐意观察完整植株,知道它是植物,名水稻,谷子是其种子。有爱惜粮食的意识。
准备:
稻穗、谷子、米粒、米粉、米糕、水稻植株
过程:
1.请幼儿自由观察桌子上提供的谷子、米、米粉,鼓励大家仔细看看、摸摸、闻闻,说说它是什么?从哪儿来?(教师不要马上肯定或否定幼儿的发现和回答)
2.观察稻穗。
(1)在每桌上提供四棵稻穗,让幼儿看看它是什么?与米、谷子、米粉对比,说说和哪种是一样的。
(2)留下谷子与稻穗(教师暂时收走米和米粉),请幼儿对比观察,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弯下来?在幼儿表述中区分“一个稻穗”和“一粒谷子”。
3.幼儿剥谷子。请幼儿边剥边告诉组内同伴自己的发现,激发孩子的兴趣,发现米粒与谷子的不同,并鼓励幼儿把剥出来的新米放入口中咀嚼,品辨,自由发表感受。
4.观察植株。
提供一株完整的水稻让幼儿看稻穗与植株的关系,从找根、茎、叶、果实的'过程中,了解穗长在顶端、谷子是稻的种子。
5.品尝点心。
品尝、了解米和饭的关系。吃米糕,了解米与米粉的关系。
-
为了您方便浏览更多的小班芒种教案及反思网内容,请访问小班芒种教案及反思